人勤春來早,山間耕種忙。近日,孝義市下堡鎮(zhèn)上塢頭村的山坡上,農機將沉睡一冬的泥土嘩然翻開,幾個村民緊跟其后,將一顆顆不起眼的“樹根”栽種下去。
“這可不是普通的‘樹根’,這是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降血壓等功效的中藥材黃芪,今年已是落戶的第二年了,去年種植黃芪550余畝,畝產1500斤,黨參畝產1000斤,這兩種中藥材每畝收益均在3000元左右?!鄙蠅]頭村黨支部書記田新民介紹,從去年4月初,上塢頭村按照背陰地種植黨參、陽地種植黃芪的原則,集中連片分區(qū)種植了700余畝中藥材,村民受益后,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越來越高,今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,讓更多村民有事干、有錢賺。
在不遠處的廠房內,20多名村民正在為藥材忙碌著,大家分工合作,秩序井然,有的負責清洗,有的挑揀,有的切片、篩選、晾曬、分級,還有的忙著包裝發(fā)貨??堤闹兴幉姆沼邢薰径麻L劉杰正仔細地檢查分級好的黃芪,“這種0.8—1.2mm的為上等,黃芪藥食兩用,藥材主要銷往河北安國,食材用來煲湯燉肉,發(fā)往廣東福建,一年可加工500噸中藥材,平均每噸可收益4000多元。”
山地變藥地,村民變藥農,中藥材產業(yè)不僅醫(yī)治了村民不敢種、不想種、不能種的思想“痼疾”,也成為農民致富的一劑“良藥”。
(文章來源:呂梁日報)